“上课前,请同学们将手机放到教室前面的手机袋中。”李冲老师惯用的上课套路又来了,有一些学生们似乎有些不情愿,上交手机的步伐缓慢,脸上的表情似乎在表达:一堂“无聊”的课要开始了……

3月12日下午两点,这是2017级机电一体化4班正式上课前的一个片段,本节课他们要学习的内容是《工业机器人技术及应用》这门课当中的《工业机器人的机械结构和运动控制》,乍一听这名字,听课的兴趣减半,但今天的这堂课有所不同,如果学生们想蒙混过关有点难。

李冲老师简单的介绍了一下学习目标并导入了案例,学生们似乎都不太感兴趣,只有前排的“学霸们”听的很认真。这是老师们最不想看到的状态,所以,李冲老师要出招了。“同学们,我们接下来进行分组,每组4-6人,每人都有一张课程任务单,而且每个人都不一样,在接下来的学习中,大家要完成任务单上的要求。”李冲老师放大了音量说,这将计入期末成绩。

听到任务来了,不少学生们当头一棒,一看任务单后连坐姿都不同了。李冲老师设置了三个任务,每一项任务都通过不同的方式学习,任务一通过微课的形式让学生们了解工业机器人的系统组成;任务二相对简单,学生们自学工业机器人的各部分名称,并进行提问;任务三,学生们操作机器人,标出工业机器人各关节旋转的正负方向。

整堂课在第三个任务达到了一个高潮,学生们要上手操作了。每一小组的成员围在工业机器人旁边,都探着脑袋往前挤,每一位学生都跃跃欲试,想感受一下自己操作让机器人“舞动”起来。同时,在操作的过程中,学生们发现问题后还会积极向老师请教。

操作的过程大概持续了半个小时,这堂课也接近了尾声,学生们都意犹未尽,好像发现了一件趣事,不愿离开今天认识的“新伙伴”。虽然下课了,但不少学生还追着李冲老师问什么时间再来实训室上课。

学生感受

第一次操作机器人,原来虽然知道它是什么样子的,但没有操作过,感觉挺奇特的,有一种,哇,这就是科技的力量啊。当机器人在我的手中动起来,用我的主观意识去控制它时,感觉很有成就感,顿时我就萌生了一种想法,想通过机器人展示出我的设计。(学生 孟金)

根据老师的要求完成任务时,我还有一些小得意,操作这高科技含量的家伙儿也挺简单的嘛。但是,也是通过这一次操作让我对工业机器人有了更深的了解,我现在很期待下一堂课,期待有更难的挑战。(学生 查津梅)

教师感受:上完这堂课松了一口气

上完这一堂课,李冲老师也松了一口气,这是他对这门课的第一次改革尝试。“效果要比想象当中要好,来到实训室,学生们上课的感觉不一样了,特别是在动手操作环节,原本不感兴趣的学生,在操作完机器人之后还会主动问到还未学到的内容。”李冲说,虽然讲的内容少了,但收获多了,更重要的是兴趣有了很大的提高,这是非常难得的。

李冲老师坦言道:“这门课理论性很强,但随着智能制造的发展,机电工程学院的每一个专业都需要学习这门课,并掌握一定的知识,可学生们并不感兴趣。”为了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教授这门课的老师们绞尽了脑汁,使用了浑身解数,但收效甚微。

在这门课的改革中,这学期李冲增加了“项目化教学+实训”的板块,即在课程设计中利用任务驱动,采取理实一体化进行教学,其中48个学时中有18个课时,使用项目化教学,让学生动手操作,这样一来增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但李冲也有一些担忧,设备较多,且昂贵易损,有一定危险性,实训时最好有2两位老师看管。另外,设备少、任课教师少、学生多问题比较严重。李冲希望学院专门设立实训室管理员,专门协助任课教师上课,管理维护设备。

课堂三大变化

其一是上课地点有变化,由教室转向了实训室,环境的变化对学生来说产生了新鲜感;

其二是授课方式有变化,由老师只动嘴改为学生多动手,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三是授课形式有变化,由讲授为主改为使用项目化教学,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文/庄子帆 摄影/张晓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