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17年年底教育部印发《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首次将3D打印列为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计制作活动。这意味着国家重视中小学生实践教育,3D打印要从娃娃抓起、创新教育要从娃娃教起。2021年教育部首次公布高职开设《增材制造技术》专业,可以看出,3D打印已经完全打通从中小学到大学的人才培养体系。

7月26日,机电工程学院团总支组织彩虹人生志愿服务队走进济宁市唐口镇醋刘庄,为村里暑期居家的中小学生送上了首场别开生面的3D打印科普课程。

活动合影

“3D打印可以让我根据自己的想法制作”“3D打印的东西是立体的”“老师办公的打印机是纸张打印机”,活动一开始,山东理工职业学院增材制造协会指导老师郝传海与同学们进行亲切交流,同学们争先恐后抢答表达自己的想法。

3D打印科普宣讲现场   

郝传海老师向中小学生介绍了3D打印专业发展现状。通过《十二生肖》《世界上第一艘3D打印皮划艇》《侏罗纪公园》等纪录片、电影片段让现场的青少年及家长快速了解了3D打印的特点以及应用;通过大量的应用案例,展示3D打印在生活、艺术设计、医疗、工业、航空航天、建筑等领域的应用,同学们目不转睛地仔细观察、认真听讲。展示过程中插入一些问题抢答和学习用品奖励活动环节,同学们热情高涨,现场气氛活跃,大家纷纷高举右手进行抢答,这是孩子们初次接触3D打印的真实写照。

孩子们积极踊跃抢答

活动现场,一位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家长表示:“老师在讲述过程中注重对孩子思维引导,通过大量案例和孩子们感兴趣的影片让孩子去体会、表达,希望今后多举办此类活动,让乡村的孩子从小了解3D打印技术,激发孩子的兴趣,启迪智慧,让他们从小爱上创新与创造!”

活动中孩子们满怀畅享,积极踊跃抢答问题,“我要打印桌子、椅子、眼镜、衣服、电脑、鞋子”,“我也想要一个自己打印的作品”活动在孩子们期望实现自己打印的作品中接近尾声结束。